电动GO



宋楠:弹指一挥间之展望比亚迪大发展


Tags:原创首发    发布时间:2017-10-10 15:42

2012年9月,笔者曾经撰写了一篇比亚迪e6(300公里续航版本)电动汽车的评测报告。此时,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开始发展,国家补贴细则出台,但是更多地方的补贴政策迟迟没有到位。这使得,中国新能源市场处于一些本土品牌车厂“各自为战”的状态。无论市场宣传、还是技术研发,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。对未来中国新能源市场走向,更是“雾里看花”,大家都是“蒙”这走。

2013年3月,由中国汽车报主办的“电动汽车跑两会”活动中,比亚迪e6(300公里续航)、北汽新能源E150EV(150公里续航)、长安e30(150公里续航)、江淮iEV4(150公里续航)以及东风日产启辰(150公里续航)等品牌旗下的电动汽车,在“两会”期间集中展示。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,第一次大规模向国家多个职能部门和立法机构大规模推荐的举措。

从2013年-2017年,经过了2014年中国政府明确制定了新能源技术、整车及全产业链发展方向的重要政策。期间,比亚迪率先在“政策确定”之前,完成了全产业链的布局,并形成了独有的全电驱动和油电混动“2条路”的发展大方向。

1、全电驱动路线:先后推出e6(300)、秦EV300、e5和e6(400)和宋EV:电动汽车。在乘用车市场之下,又细分出三厢车、跨界车和SUV车型。

全电驱动核心技术,从分散式驱动布局,到“4合1”整合式驱动布局,并率先在秦EV300和e6(400)车型上集成动力电池“热管理”系统,以平衡不同工况下的动力电池稳定性。

2、插电式油电混动路线:先后推出秦、2015款秦、秦100(全铝底盘+后独立悬架)、2017款秦、唐80、唐100、宋DM、宋MAX和“某大型全新插电式油电混动车型”等车型。秦、唐、宋车系下,每推出一款全新车型或改款车型,都在核心技术上做出了相当进化。

插电式油电混动核心技术,在2016-2017年针对整车轻量化(全铝合金独立悬架),三元锂动力电池(含“热管理”系统),发动机、双离合变速器以及前后驱动电机以及整车控制策略层面突围,具备与合资品牌直接抗衡的硬实力。尤其是唐、宋等适配的“全时电四驱”技术的车型,率先在全球范围大规模量产的插电式油电混动汽车。

至2017年,比亚迪综合乘用车的全电驱动和插电式油电混动技术的储备,控制策略的丰富以及连续4年参加赛事积累而来的品控经验,不断推出全电驱动商用客车、4桥重型载具、多吨级叉车以及“云轨”系统。

最重要的是,比亚迪每一次向基于“铁电池”某一产业之外的行业跨越,都没有脱离原有技术优势。例如:K9电动大巴和J9电动载具,使用与e6相同的控制单元。全新的K8电动大巴的动力电池“热管理”系统则源于唐100。而K9U(出口以色列)电动大巴的轮边驱动电机和控制策略,又被J系列重型载具和“云轨”系统适用。甚至比亚迪自行研发的储能电站和“铁电池”成为“云轨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甚至在特种行业应用中,比亚迪的唐系列、宋DM装备的不同技术状态“实时电四驱”系统,也将在6、8轮驱动油电混动装甲车适配。

在过去的5年中,比亚迪全电驱动和油电混动技术,在不同路线上“互通”式跳跃发展。至2017年10月,比亚迪正向研发的“某大型全新插电式油电混动车型”即将量产。与宋MAX一样,引入了独有的“中国龙”家族式外观识别特征。最大化的解决被多年诟病的“设计”短板。实际上,宋MAX、和“某大型全新插电式油电混动车型”等第三代比亚迪新能源车族,不仅外观正向设计,车型平台和驱动模块也都是正向开发而来。

2018年,比亚迪新能源发展大方向:

综合2012-2017年比亚迪新能源技术、整车及行业发展动态看,“全系车型混动化和电动化,将成为比亚迪从2018年开始的下个5年主要策略”。

2017年6-9月,欧洲多个车厂明确表示要减产传统汽车,增加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投入和量产。甚至,中国有关部门都开始研究“停产传统汽车”的时间表。很明显,这一极具导向性的“政策暗示”,中国将以更深度的推广新能源汽车同时,限制传统汽车的存在空间。

2015-2017年,比亚迪收购锂矿用于稳定“铁电池”原材料供应体系;收购铝矿则寻求商用和乘用车身轻量化的低成本。

2018年前后,动力电池成本、重量和密度平衡没有打破时,比亚迪系新能源(全电驱动和插电式油电混动)车型性能的提升,将依赖引入铝合金和碳纤维材料的轻量化。这点,从“某大型全新插电式油电混动车型”使用模块化车型平台和前后铝合金独立悬架即可一窥。

2019年,“双积分制”在中国全面推广,以长城汽车为首的极力反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本土车厂;以广汽三菱为首的对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持冷漠态度的合资车厂,都不得不寻求“双积分制”的应对措施。

笔者有话说:

就在众多本土与合资车厂寻求符合“中国国家和地方补贴标准”电池、电机和电控供应商时,比亚迪却在进行跨行业的发展。基于“铁电池”全产业链,在民用车市场、商用车市场、特种车市场、轨道类市场甚至水运市场出击。

银川“云轨”系统落成,意味着比亚迪轨道事业模式的成熟。最大化与其他“铁电池”产业链体系下的商用车、乘用车和特种车事业共享的分系统,直接降低“铁电池”、轮边驱动电机、“4合1”控制系统、铝合金车身和悬架的制造成本。

基于“铁电池”产业的跨行业发展,即可在其他车厂未涉足的行业赚取高额利润,又可均摊“三电”系统和多种材料轻量化的制造成本。最终,在2020年之前,完成了现有售价15万元以上的车型全部混动化或电动化改制。

在笔者看来,2018年之后比亚迪现在涉及的所有基于“铁电池”体系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晰:

用经过市场和赛场考验的轮边驱动电机、“4合1”控制系统、带有热管理系统的动力电池以及不同规制的铝合金悬架,或再加上即将批量使用的模块化车型平台,在技术上获得与传统汽车等同的可靠性。在不同行业进行扩展,使得比亚迪集团下的总揽成本降低至客观的状态,最终达到降低所有车型制造的成本。

今天,“某大型全新插电式油电混动车型”的推出,表象是全新的全电驱动和插电式油电混动车型的推出,实际则代表了比亚迪未来全新发展方向的跨越。

“某大型全新插电式油电混动车型”率先使用比亚迪模块化车型平台(含第5种技术状态“全时电四驱”系统和轻量化更合理的独立悬架)技术的插电式油电混动汽车;而“某新款全电驱动车型”则成为比亚迪放弃“增加电池电量”,改为强调整车综合性能,而提升续航里程的全电驱动电动汽车。

而这一巨大的变革,再次为比亚迪赢得领先其他车厂2-3年发展先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