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动GO



集度发布首款概念车ROBO-01,汽车机器人还是拼凑产物?


发布时间:2022-06-20 09:14

随着汽车市场提出“新四化”的目标,也给互联网大厂们一次入局的机会。华为、百度、小米、苹果等国内高科技公司,纷纷挤入新能源的快车道上,一股“内卷”风波开始盛行。相比于华为的稳扎稳打,从智能技术服务商角度入手。小米的低调稳重,集中力量做大事。百度旗下的集度造车算是最为张扬的一家跨界车企,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各种消息发布到市场中,走得是互联网“先吸取流量,在转化”的道路。不得不说,想法很好,很能抓住年轻用户追求热度和新潮的心理特点。

但从当前看,集度汽车依旧是“空中楼阁”,整体设计充满争议。理想CEO李想公开站台炮轰集度汽车的升降速度难以通过基本的法规;高合高管果铁夫怒批其为“不做PPT,开始做动画片,颠覆三观”;近期集度内部更是被曝在首款概念车——ROBO-01发布前夕,主管市场一把手的集度副总裁朱江离职。“内忧外患”可以说是对集度当前状况的最佳形容,而引发这些负面消息的导火索便是首款概念车——ROBO-01的发布会。

“PPT泡沫”,造车还是造假?

6月8日,集度举办首场品牌发布会ROBODAY,并发布了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——ROBO-01。这场发布会,引来了众多汽车爱好者和从业人员的关注。毕竟,与以往强调的“汽车=四个轮子的手机”不同,集度首创了“汽车机器人”的概念,将汽车赋予了更多科技属性和人性化概念,真正能够与电影中的“未来汽车”相贴合。可梦想多丰满,现实多骨感。就当众多车友以为集度能够像“苹果手机”那般,敲响新纪元大门时,发布会现场却放起了“动画片”,堪称“PPT造车”的另外一种版本,全程无实车。而从发布会直播中频频飘过的“?”“骗子”来看,车友们对于这次发布会的体验感基本为零。

如果让你打造一台拥有视觉+双激光雷达的两套自动驾驶系统,取消传统挡杆操控全部用语音操控代替,更具人性化的AI功能的车辆,你认为需要多长时间?苹果从2015年至今依旧没有推出量产车,“PPT造车祖师爷”的拜腾从2016年喊出“打造下一代智能终端”,到2021年破产重组也未看过量产车。

集度造车实现上述愿景,仅用时400余天,这是在任何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中从未见过的事情。效率之高,让人很难不怀疑集度汽车“造假”。而从发布会现场里,这个观点的准确性得到了进一步印证。

首先,数据造假。在集度发布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中,很多视频一眼就能看出是拼凑而成,基本没有一镜到底的视频。例如,在上海市区出现一大堆北京车牌,出现在上海的三转桥胡同,什么时候两个直辖市合并了?同时,很多视频精致到一眼就能看出是用相机拍摄,而不是传感器摄像头。集度汽车不愧是互联网大厂出身,光放动画片不够,还给大家看了一遍精心剪辑的视频,。

其次,灵魂设计的前机盖双升降激光雷达遭到抨击。实际上,对于集度安装的双雷达设计,市场普遍予以支持,其可实现水平180度的FOV覆盖,对周围环境的识别能力更高,安全系数更强。小鹏的CEO何小鹏也公开表示“双激光雷达性能远远强于单颗雷达,安全表现也更有优势”。但在雷达摆放位置上,却遭到了理想CE0李想的抨击,称其“升降速度不能看通过行人碰撞的法规”,而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支持。

汽车机器人?还是拼凑?

如今,年轻用户愈发的期待汽车能够带来更加智能化的体验。而在集度设计下,概念车ROBO-01据说可以做到跟“机器人”媲美,能够与用户进行人性化的互动。但事实上呢?反正在看过后,脑海中就只有一个词“就这?”

让我们看看其主要设计,打眼一看还是很有未来质感的,但细看之下就会发现全身好似拼凑而来。凯迪拉克的前脸、类似高合HiPhi X的蝶翼门和小鹏的鹏翼门的开门设计、哪吒U Pro的灯组、特斯拉的方向盘、高仿版的拜腾中控屏。就连上述充满争议的激光雷达,都是日系车的跳灯设计。不愧是集度,真的是“集百家之长,来渡自己过河”。

对此,高合高管果铁夫直接称其“模仿了高合”,小鹏总裁也发朋友圈暗搓搓的表示“一直被模仿”。所以说,虽然对外宣传是首款“汽车机器人”,但整体设计基本都是模仿其他新能源产品,原创值直接垮掉。怪不得很多业内人士表示:所谓的集度汽车机器人,只不过就是将时下流行的外观、内饰设计拿过来,再配上一些语音控制,就出来了一个新车。

定价成为量产的最大障碍

如果我们忽略上述的种种问题,就会发现集度还比较“大方”的。可支持L4级智能驾驶的纯视觉+双激光雷达、英伟达双Orin X芯片、高通8295芯片、百度Apollo智能驾驶技术等等黑科技产品,让整车对于智能和未来感有着不错的诠释。对此,集度大方的表示“后续的量产车型将与ROBO-01概念车,有90%的相似度,售价也将在20万区间”。

听着很让人心动,但20万真的能买来这些配置吗?我认为不太可能。以英伟达双Orin X芯片为例,其常出现在高端新能源车型中,像小鹏G9、蔚来ES7、理想L9中,平均定价皆在30~50万。而高通8295芯片,是市面公认算力最强的产品,价格同样不低。因此,控制成本必然成为集度造车未来发展的主课题。但不管量产车是加价上市,还是为控制成本缩减配置,都与集度一开始的“汽车机器人”目标相背离。

总结:

说实话,作为一款集合了两位大咖——吉利和百度所有资源的品牌,集度本应该有着很完美的发展路径,它既可以走华为的道路,成为顶尖的智能技术服务商。也可以单独造车,慢慢为大众推出符合“新四化”的车型。但集度太急了,或者说李彦宏太急了,导致一手王炸憋在手里,成为如今汽车行业的笑话。至于集度是否失败的答案,还要看今年第三季度亮相的量产车。